屠呦呦科研进展“引爆”医药股,创新药和科创板成医药行业最大变量

屠呦呦科研进展“引爆”医药股,创新药和科创板成医药行业最大变量

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上取得“突破”的消息,点燃了A股医药板块。

6月17日,医药行业板块开盘大涨,最高涨幅达1.65%,全天涨幅为0.56%,共有192家股票飘红,北大医药、誉衡药业、昆药集团等11只个股涨停。

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青蒿素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,同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。从中可以看到,医药行业同样是高新技术产业,存在可以改变行业的技术突破,这也就意味着存在着投资机会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创新药的研发突破正在重塑当前医药行业以仿制药为主的格局,与此同时科创板的临近也为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带来更深刻的改变。万民远认为,科创板公司的估值方法将改变过去医药行业简单的PE估值体系,“医药行业是技术进步型产业,科创板与注册制带来的估值体系变化也将影响到其他A股板块的医药股估值,对行业带来积极影响。”

创新药带来医药行业结构性机会

6月17日早间,青蒿素概念股大涨,昆药集团、誉衡药业均涨停,浙江医药、中新药业、华润双鹤、复星医药、康恩贝等相关概念股涨幅均在3%以上。

与屠呦呦团队合作进行临床实验的昆药集团成为今日“网红股”。昆药集团证券代表回应媒体称,公司从2016年开始与屠呦呦合作,目前处于临床二期,这个需要7-8年,估计2026年前后双氢蒿素将上市,填补市场空白。

万民远认为,创新药将带来医药行业结构优化的趋势,“国内现在的用药结构,95%是仿制药,5%是创新药,而日本、美国80%以上是创新药。为什么大家看好创新药?因为创新药占比小,未来肯定是高增长。为什么大家不喜欢仿制药?因为存量大,未来一定是被消减、挤压的对象。产业趋势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,我们的医药结构创新药:仿制药是5:95,明年可能7:93,后年可能10:90,创新药占比虽然低,但一定是逐步向上提升的。”

因此,万民远认为处在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医药行业不会有整体的高增长,所以医药行业指数也不会特别亮眼,毕竟目前医药行业中大部分公司是做仿制药的。但医药是万亿级市场,一定会有结构性机会。

“行业长期来看肯定没问题:需求没问题,整个社会的老龄化才刚刚开始;支出也没问题,国家每年的医保支出都是增长的;此外,这个行业还有技术创新,有技术创新就代表有新的机会涌现。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的成长,不仅表现在医药行业,所有行业都是如此。”万民远进一步表示。

回顾今年以来的医药股走势,万民远认为上半年指数并不特别抢眼,在A股28个行业中处于中位水平,但个股之间差异较大,有些公司涨幅明显。“今年上半年,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了15%,但全市场上的医药基金明显跑赢了指数,这也说明不少医药基金把握住了个股Alpha的机会。”

Wind统计显示,年初至今医疗保健行业主题基金平均涨幅在20%左右,融通健康产业在214只同类主题基金中排名第五,全年涨幅38.09%。

从细分行业来看,万民远认为IVD(体外诊断产品)、药店、消费升级等相关个股更有机会,尤其消费升级类是近年来涨得最好的,“消费升级股首先它有一定的壁垒,竞争格局非常好;二是用户的支付能力很强,不需要医保;三是客户结构很好,比如一些企业客户是小孩,家长对价格不敏感,而且市场足够大。”

科创板重塑医药行业估值

除了创新药,医药行业近期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科创板。Wind统计显示,截至6月17日,123家科创板申报公司中已有16家生物医药产业公司,整个生物产业有29家企业提交申请,占已申请企业的23.58%,其中微芯生物作为首批上会企业之一已经成功过会。

早在今年1月,生物医药行业就成为上交所重点鼓励券商推荐的五大行业之一,主要包括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两个子行业。自科创板开放企业申报以来,生物医药成为申报重点,如首批申报的科前生物、首批过会的微芯生物、首个用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泽璟制药等纷纷引发市场关注。

生物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研发,高研发投入、净利润较低甚至长期亏损,科创板首度拥抱这类企业的同时,对他们的估值也在重塑。万民远看来,科创板即将推出,医药行业将是科创板的重头戏,科创板公司的估值方法将有所改变,“过去大部分股票都是简单地看PE或PEG,根据增速给PE,增速20%给20倍PE,PEG等于1或小于1,关注的是短期1、2年的业绩增速,忽略了研发投入对公司长期成长的影响。”

“未来对医药公司估值的方法肯定不会这样”,万民远表示,科创板的很多公司只有2000万的净利润,甚至不少公司亏损上亿的。有些刚刚问世的创新药销量很低,与之同时,公司有投入巨量的研发费用。因此,20倍左右的PE定价不再适用于科创板。

万民远认为,未来创新药的估值将主要看产品线(pipeline),“现在大家怎么给创新药估值呢?其实从目前A股市场上重视研发的医药公司提升估值开始,根据产品线估值的方法就慢慢被机构投资者接受了,大家用的是现金流折现,也就是DCF模型,这也是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趋势。”

不过他也表示,产品线估值是弹性的,每个产品销售情况、每个人看的不一样,但会有大概的结论。另外,创新药的估值也要看整体实力,研发投入多大、团队能力强不强、每个产品处于不同阶段,估值也不一样。

“比如一期临床的新药可能会给2亿的估值,到了三期大家会给20亿,因为一期产品获批的概率只有10%左右,到了三期获批的概率就很高了,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品种一期跟三期估值差很远。从公司整体而言,需要把在研的品种拉出来,然后到了三期的品种可以预估销售额,然后根据销售额给出3倍或5倍的PS。”万民远表示,海外研究机构基本是也是按照这个方法对创新药进行估值的,相对合理。

对于科创板定价,万民远更看重市场对估值的影响,“很难讲如何定价是合理、合适的,市场会给价格,今天高估了,明天就跌回去,这是由市场决定的,也跟市场情绪有关。”


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

原文链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36582834154519113&wfr=spider&for=pc